更新时间:2022-10-30 00:04:12

佛学大辞典

词:

解释:

梵语vyan~jana。音译便膳那。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,七十五法之一,百法之一。即字,为名与句之所依。据俱舍论卷五、俱舍论光记卷五载,文为字(梵aks!ara,音译恶刹罗)之同义词,具有‘能彰显’之义,或显名、句,或显义。即■(a)、阿(a^)、壹(i)、伊(i^)等字称为文,其体无诠表,但为名、句二者所依,摄于不相应行,与我国之书法文字不同。乃为彰显本有之■、阿等字而制作纸上书分,非为彰显纸上书分之文字而制作诸字,故诸字非为书分之名。

文有三种,说一字时称为‘文’,说二字时称为‘文身’,说三字或四字则称‘多文身’。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文别有自体,经部及唯识家则认为文仅为名、句之所依,故离声即别无自体,而视其为分位假立之法。[大毗婆沙论卷十四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、成唯识论卷二、大乘义章卷二](参阅‘名’2254)


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

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,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、术语、典故、典籍、专著、名僧、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。

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